紅棗是我們生活中最常見的食物了,營養價值豐富,不管是煲湯還是熬粥,紅棗都是不可多得的美味。而紅棗還可以釀成棗酒,用紅棗釀出來的酒,少了一絲白酒本身的剛烈,多了一絲甘甜,別有一番風味。
?
歷史悠久·中山金漿
行唐憑借著當地大面積種植的上乘大棗,因地制宜,在很久以前就開始了棗酒的釀造。在《行唐縣志》中,記載了春秋時期的晉國大夫郄谷偶然在村里發現棗酒的歷史故事。當時晉國大夫郄谷因其父親被株連,成為了庶人,后來便隱居在了承澤(今城寨鄉)。一次他在甘泉河畔踱步,忽然聞到了一股清香,一找才發現原來是一個飄滿棗的水坑里散發出來的香氣。
他忍不住用手捧起來品嘗,痛快暢飲之后便頭暈目眩,竟然犯困快要睡著了。到了后來,郄谷被重新征用,征戰于中山國(今靈壽一帶)。后來他命人釀造了之前喝過的棗酒,并且將其獻上了晉成公,成公喝了之后非常開心,賜名為“中山金漿”。中山金漿于是便成為了行唐棗酒歷史上的一個別稱了。
行唐棗酒俗稱“棗木杠”
行唐棗酒俗稱棗木杠,關于這個名字的來歷,和女英雄劉金定還有一段故事呢。在北宋初年,劉金定在西蒙山(今天的行唐縣西北山區)落草為王,成為了“山寨大王”。當時恰逢宋朝將領高君寶奉命押運糧草前往雁門關,宋軍被劉金定的手下攔住了去路,并要求宋軍把糧草留下才能走。宋軍不讓,于是劉金定的士卒便手持棗木杠和宋軍交戰,但是不敵宋軍。女英雄劉金定分析了當下的形勢,知道硬打是打不過宋軍的,必須要智取。
于是劉金定主動下山和宋軍賠禮道歉,還請他們到山寨休息。宋軍不知此中有詐,便放松警惕跟隨上山了。劉金定便用當地自制的棗酒來款待宋軍,宋軍完全沒有戒備,也許是路途疲憊了,一個個暢飲棗酒,結果喝得酩酊大醉。醒來的時候才發現一個個都被捆綁起來了,才知道其中有詐啊。棗木杠的俗稱就是這樣流傳下來的。
棗木杠的傳統工藝
棗木杠酒采用古法釀造工藝,將紅棗的營養成分充分保留,酒體棗香撲鼻,回味醇厚。
行唐棗酒文化
行唐地區是紅棗之鄉,這里的人們和紅棗的關系密切,有很大一部分民眾是世代種植紅棗的。本地的民俗文化也和紅棗息息相關,比如人們常說的“早(棗)生貴子”、“早早(棗棗)成才”等俗語。以及關于“女英護棗”的傳說等等。過節的時候一些人還會撰寫關于紅棗的對聯,既充滿著節日的氣氛,也蘊含著關于紅棗的獨特文化。
而行唐的棗酒文化除了歷史上的棗木杠和中山金漿等傳說,同時也深深地融入到了當地的紅棗文化之中。